首页news 正文
目录

商业退步集 | 海港城风浪中收入微增 九龙仓置业称未见拐点

news2025-03-12 01:4566251763
观点网 寒意愈发浓烈,即便是如“商业巨轮”的九龙仓置业,在当前市场环境中,亦难以避免困境。 尽管2023年初,疫情防控政策放宽后,香港经济似乎迎来了发展新机遇,但增长的势头并未持久,尤其是在零售消费领域。 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、本地消费外流及人民币贬值等因素的影响,加之香港政府因财政赤字问题决定在2024-25财政年度中止发放消费券,使得市场情绪受到多重压力。...

观点网 寒意愈发浓烈,即便是如“商业巨轮”的九龙仓置业,在当前市场环境中,亦难以避免困境。

尽管2023年初,疫情防控政策放宽后,香港经济似乎迎来了发展新机遇,但增长的势头并未持久,尤其是在零售消费领域。

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、本地消费外流及人民币贬值等因素的影响,加之香港政府因财政赤字问题决定在2024-25财政年度中止发放消费券,使得市场情绪受到多重压力。

据香港政府统计处最新的数据显示,2024年12月香港零售业的总销售额临时估算为328亿港元,同比下降9.7%,已连续十个月下滑。其中,珠宝首饰、钟表及奢侈品的跌幅高达13.8%。

与此同时,香港全年零售业的总销售额临时估算为3768亿港元,同比下降7.3%。

这一状况也反映在九龙仓置业的财务表现上,公司表示:“尽管海港城与时代广场的商场空置率保持在较低水平,租户销售额的减少却导致营业额下降,从而影响集团收入。”

下行何时休

九龙仓置业主要运营香港多个成熟物业,包括海港城、时代广场及荷里活广场等综合体商城,以及位于中环的多个写字楼和酒店项目。

由于长时间未进行业务拓展,九龙仓置业在市场波动中显得相对被动。

2024年上半年香港零售业总销售额同比降幅为6.6%。在此背景下,九龙仓置业于该期间的收入为65.01亿港元,同比增长仅0.43%。海港城收入增长5%,营业盈利增长3%;而时代广场的整体收入稳定,营业盈利微升1%。

至2024年下半年,香港零售业的显著下滑直接拉低了九龙仓置业的业绩。资料显示,2024年全年九龙仓置业的主要经营指标普遍下滑,年度收入减少3%至129.12亿港元,营业盈利同样减少3%至96.91亿港元。

分部门来看,其投资物业的收入下降1%至108.01亿港元,营业盈利降低2%至91.02亿港元;酒店收入亦减少1%至15.41亿港元,但营业盈利骤降53%至9900万港元。

在利润方面,集团核心净盈利轻微上升2%至61.39亿港元,但股东应占盈利从2023年的47.66亿港元减少至8.75亿港元。

若把投资物业重估的减值净额56.65亿港元考虑在内,扣除非控股股东权益后,股东应占的未变现估值亏损将为56.21亿港元。

因此,九龙仓置业的分红也相应下调。根据消息,该公司将在2024年度派发每股1.24港元的股息,较2023年的1.28港元有所减少。

香港投资者对此类收租股的分红稳定性一直有着强烈的关注。根据数据显示,截至3月10日收市,该股报价为20.55港元/股,其中当天下跌了3.29%。

九龙仓置业自上市以来,一直贯彻“香港投资物业及酒店基础净盈利的65%”的派息政策。

集团主席吴天海在业绩会上表示,派息的高低取决于香港收租物业及酒店的实际经营状况。他指出,今年的分红较去年减少,充分反映出香港商业物业及酒店业的经营情况相比一年前有所下滑。

面临全面压力,市场前景依然不明朗。

管理层提到,“尽管香港经济实现了温和增长,但商业物业的需求依然疲软。”此外,持续的港元强势,加上美联储放缓降息步伐,影响了商业主体及消费者的信心。

在港元兑人民币和日元持续强势的情况下,香港对于本地消费者及游客的吸引力显著下降。加之,2024年访港旅客数量与疫情前相比尚有较大差距,受到消费降级和消费外流的拖累,香港本土零售市场的复苏仍显缓慢。

这种困境从去年持续至今。

吴天海在业绩会上表示,2025年第一季度已过大半,目前市场走势持续走弱,尚未出现显著变化。他用“在漂”形容当前状态,表明尚未看到明显的市场拐点。

至于拐点何时会出现,他指出目前情况脸色尚不明朗。但如果办公楼租户开始回暖,甚至有新的企业入驻香港,或将是市场转机的信号之一。

从零售角度来看,吴天海认为“香港零售总额的止跌回升是一个基本的正面信号”。

在这尴尬时期,九龙仓置业正在积极降低负债。

截至2024年末,九龙仓置业的净负债较2020年底的加息周期累积减少178亿港元,创下342亿港元的新低,净负债率亦从18.6%降至17.8%,其平均利息成本为5.6%。

依旧旗舰

九龙仓置业拥有的999年租期的优质物业为其应对风险提供了从容的条件,海港城和时代广场为其核心资产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年末,九龙仓置业的投资物业总额为2218亿港元,其中海港城和时代广场占据88.5%。

海港城作为规模宏大的综合体,拥有840万平方呎的总楼面面积,其中包含211.7万平方呎的零售商业面积和456.3万平方呎的甲级写字楼,还有三家国际级酒店、256间服务式住宅单位及其他配套设施。

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庞大体量,海港城在香港市场中几乎无可匹敌,因此维持空置率的压力相对较小。截至2024年底,海港城商场的出租率维持在94%;办公楼出租率则上升至90%。

海港城及其酒店的总收入增长2%至90.96亿港元,营业盈利微增0.4%至72.04亿港元,分别占九龙仓置业充足的70%和74%,其重要性相比去年得到提高。

其中,一些主要租户的回归成为关键因素。

作为香港最大的购物中心,海港城维护了平衡且稳定的商户组合,粤道两旁的名品街吸引了16家顶级奢侈品牌的聚集,品牌品质持续提升。

最新消息显示,2024年海港城进行了双位数的品牌更新调整,早于2020年退出的意大利奢侈品牌Valentino已于去年1月重新开设男士精品店,此外,Cartier腕表专卖店、Manolo Blahnik、CAMPER、Repetto等新品牌也陆续入驻。

而在“黄金步道”,Giorgio Armani、Fendi、Celine等品牌持续扩展门店面积,Giorgio Armani甚至将其双层店扩展至近千平方米。

物业管理层透露,Louis Vuitton的旗舰店将在第二季度扩展至四层高。

与之相比,时代广场的表现显著恶化。2024年,其收入与营业盈利均下降了6%。

时代广场拥有94.3万平方呎的17层高商场与两栋高达46层和39层的写字楼,项目商场部分的出租率为93%,办公楼出租率为90%。

时代广场商场在去年继续积极调整租户组合,包括Louis Vuitton今年1月以试营业方式进驻,同时吸引了BLACKPINK THE GAME、Jellycat等品牌及快闪店。

然而,由于时代广场位于铜锣湾核心区,面临的竞争压力愈加明显。

其直接竞争对手是希慎兴业,而后者在铜锣湾已拥有9座办公零售综合体,总建筑面积约382.5万平方呎。新近的“利园八期”项目预计将在2026年完工,这为时代广场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。

目前九龙仓置业并未在财报中披露其他物业的半年情况,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海港城维持收入不下滑,已然是最大的成功。

九龙仓置业自身的独特性,尤其是上述两大核心物业均具有999年土地契约,使得其长久运营得以稳定,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。

然而,持续的下行局势还需多久才能结束,至今形势依旧艰难。

免责声明:本文所述内容及数据均是基于公开信息的整理,不构成投资建议,使用前请自行核实。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xiezilouchuzuwang.cn/news/11702.html

您暂未设置收款码

请在主题配置——文章设置里上传

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

文章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