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报观察 | 招商局置地最艰难一年
观点网 3月12日,招商局置地有限公司发布了其2024年度的财务业绩报告。
从业绩数据来看,2024年显然是招商局置地面临挑战的一年。
2024年,公司总营业收入为206.61亿元人民币,较2023年的288.01亿元下降约28%;毛利从38.71亿元骤降至9.85亿元,降幅达到75%;毛利率则从13.44%减少8.67个百分点,降至4.77%。
此外,公司的净收益已由盈利转为亏损,2024年亏损16.90亿元,而2023年则盈利12.52亿元,同比下降约235%;其中,股东应占亏损达18.51亿元,去年同期盈利为1.33亿元,同比大幅下滑约1487%。
在3月13日的电话会议上,招商局置地针对2023年度的业绩进行了详细分析。
与会的投资者表示,财务总监陈燕在会上明确指出:“2024年将是房地产市场中最艰难的一年。”
深耕市场
与众多上市房地产企业不同,招商局置地并未选择全国布局,而是专注于少数重点地区进行深耕。
截至2024年底,公司的开发项目主要集中在广州、佛山、重庆、西安、南京和句容等地,涵盖了45个房地产项目,包括住宅、公寓、别墅、办公楼及零售商铺等。
这一战略的形成源于2019年,为避免同行业竞争,招商局置地与招商蛇口集团签署了一项不竞争协议,划定了各自的发展区域。
根据约定,招商局置地的业务主要聚焦于佛山、广州、南京及句容,而招商蛇口则承诺在这些地区不与其竞争;至于重庆和西安,招商局置地曾考虑退出房地产业务,但在此之前,招商蛇口集团同样不会与其发生直接竞争。目前,招商局置地并未如计划退出重庆和西安,且目前公司几乎一半的收益源自这两地。
2024年,招商局置地在西安和重庆的总收益分别为55.75亿元和43.56亿元,占公司总收益的比例约为26.98%和21.08%,合计接近48%。如若退出这两个城市的房地产业务,招商局置地的损失将不容小觑。
因此,招商局置地表态:“集团决定暂时继续在重庆及西安开展房地产业务。”
在其他地区,公司在南京与句容、广州、佛山和香港等项目的收益比例分别为40.7%、7.29%、3.61%和0.34%。
根据与会投资者的反馈,招商局置地在本年度仍会坚持精细化的投资管理,管理层在会上表示:“公司将强化投资控制,依据销售制定投资决策,精确选择优质项目资源。”
在2024年,招商局置地的新项目特点则是高权益。该公司在西安、广州和南京共获得了5个新项目,权益地价合计36亿元,其中3个项目是全资控股,分别位于广州和西安。
其中,广州的林屿境是该市首个超新规四代住宅、也是首个立体园林试点项目,去年12月中旬已开始登记,首次开盘当日便实现“日光”销售。
截至年末,招商局置地的土地储备达420.18万平方米,其中重庆土地储备约占53%,南京及句容占20%,西安占18%,广州占7%,佛山占2%。
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近年来招商局置地未在佛山新增项目,目前在佛山的开发项目已完全去化,未来可能会退出该市场。
市场挑战
得益于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回暖,以及南京和广州等项目的良好表现,招商局置地在2024年全年完成合约签约额达到424.62亿元,较第一季度同比跌幅32%逆转为全年增长10%。
从地区来看,南京与句容地区的合同销售额约为130.03亿元,占总比31%;西安的销售额约为119.90亿元,占28%;广州销售额为85.47亿元,占20%;重庆销售额为44.16亿元,占11%;佛山销售额39.43亿元,占9%;香港销售额为5.63亿元,占1%。
如果按权益销售金额计算,2024年招商局置地的销售业绩更加突出,全年销售额达到288亿元,同比增长约19%。
然而,销售端的回暖并未能遏制公司营收、净利润和毛利率的下滑,三项指标分别出现了28%、235%和8.67个百分点的同比降幅。
2024年,招商局置地结转收入206.6亿元,同比减少81.4亿元,近30%的高额降幅成为公司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因素。
与会投资者指出,除了结转收入减少外,招商局置地2024年的项目结转毛利率也有所下降,具体降幅尚未披露。
此外,有管理层透露,净利润的下降不仅受到毛利降低的影响,还受到两方面的因素:一是计提商誉及联合营公司的应收款减值共计7.06亿元;二是联合营公司投资出现亏损2.5亿元。
关于毛利率,投资者指出,招商局置地在2024年计提了约5.5亿元的存货减值准备,影响了公司的毛利水平。如果未来市场情况好转,存货价格有望回升,从而促进公司毛利率恢复。
公司管理层认为,综合考虑,今年首季度的市场表现相较去年有所好转,因此预计毛利率将稳步上升。
需要注意的是,招商局置地近几年的业绩总体呈现下滑趋势。
数据来源:企业公告,观点指数整理
多年来,招商局置地与多家公司开展过合作,2019年曾与五矿地产共同开发广州的黄埔地块,并与龙湖合作开发广州的白云地块;2020年又与保利开发广州琶洲地块,同年与保利、武汉泛悦、南京颐居和新希望等合作,共同开发南京江北新区的地块。此之前,招商局置地曾与万科和碧桂园等企业合作。
这种低权益合作模式虽然能降低风险、加快扩张速度,却对招商局置地的业绩表现产生了不利影响。
去年,招商局置地在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的业绩中均出现亏损,前者亏损1.29亿元,后者亏损1.18亿元,合计损失3.47亿元,已经超出了2023年归母净利润的规模。
这也是为何招商局置地自2022年起提升新增项目的持股比例,重回高权益特点的一大原因。
面对行业利润率压力,招商局置地表示,集团将深入挖掘建造及运营成本的管控潜力,强化销售费用、管理费用、财务费用的刚性约束,同时推动财务结构优化;亏损的业务单元将实施严格的成本控制,以确保尽快回归正轨。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及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,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,进一步使用前请自行验证。